为进一步提升喀喇沁旗科级干部的综合素养与业务能力,助力地区高质量发展,近日,赤峰市委党校特邀文化和旅游部冰雪重点实验室主任、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辛本禄,为培训班学员开展专题授课。此次授课作为喀喇沁旗科级领导干部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的重要环节,在提升干部理论水平、拓宽工作思路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授课过程中,辛本禄教授结合自身丰富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围绕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文旅融合新路径等内容进行了深入讲解。他着重介绍了具有中国特色的 “中国冰雪经济飞机理论”,这一理论将冰雪经济体系生动地比喻为一架飞机:不断增长的冰雪需求及持续创新的冰雪科技是两大引擎,为冰雪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冰雪运动如同飞机机头,起到引领方向的关键作用,引导着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冰雪旅游作为飞机机身,承载着整个产业的基础业务,是冰雪经济发展的核心载体;冰雪装备和冰雪文化则构成飞机两翼,助力产业腾飞,冰雪装备的升级能提升冰雪活动体验,冰雪文化的传播能增强产业内涵与吸引力;其他相关产业作为飞机机尾,保障整个产业体系的稳定运行。
辛教授指出,依据这一理论,喀喇沁旗在发展冰雪经济时,应精准发力。一方面,要积极培育和扩大冰雪运动消费市场,通过举办各类冰雪赛事、活动,提升民众参与度,形成稳定的冰雪运动消费需求,为产业发展注入内生动力。另一方面,要强化冰雪旅游资源的供给侧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打造特色冰雪旅游项目。同时,加大对冰雪装备制造产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其在中高端市场的占有率,用红山文化赋能,推动冰雪文化的深度挖掘与广泛宣传,全方位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冰雪经济发展模式。辛教授的讲解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分析,又有贴合实际的案例剖析,深入浅出,为喀喇沁旗冰雪经济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此次培训是喀喇沁旗为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干部综合能力的系列举措之一。通过邀请行业权威专家授课,旨在帮助学员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对干部工作能力的要求。学员纷纷表示,辛教授的授课内容丰富、实用性强,为今后开展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将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喀喇沁旗的发展贡献力量。
赤峰市委党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丰富培训课程内容,创新培训形式,邀请更多专家学者前来授课,不断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质量,为赤峰市及喀喇沁旗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学员感悟:
叶涛:辛教授提出的“中国冰雪经济飞机理论”,让我对冰雪产业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过去,我们在发展旅游产业时,更多是停留在资源的浅层开发与利用上,而如今我深刻认识到,冰雪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多维度、系统化的工程。科技的创新能够打破季节与地域的限制,赋予冰雪产业更多可能性;文化的挖掘则能为产业注入灵魂,增强其独特性与竞争力。未来,我们不仅要在旅游产品的形式上推陈出新,更要以文化为纽带,串联起冰雪旅游、文化创意、科技服务等多个领域,构建起具有喀喇沁旗特色的冰雪文旅生态系统,让冰雪经济真正成为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张哈维:辛教授的课程让我深刻认识到,冰雪文化绝非简单的民俗风情展示,而是冰雪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灵魂内核。喀喇沁旗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地域文化,在冰雪文化的挖掘上,我们既要追溯古老的游牧民族冰雪智慧,比如冬季围猎习俗、传统冰雪器具制作工艺,也要关注现代冰雪文化的创新表达。通过举办冰雪文化节、打造沉浸式冰雪主题演艺,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冰雪景观设计、冰雪活动策划中,赋予冰雪以文化温度。只有让冰雪文化“活起来、火起来”,才能增强喀喇沁旗冰雪经济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让游客在体验冰雪运动与美景的同时,真正感受到这片土地的文化魅力,实现从“冰雪观光”到“文化沉浸”的跨越。
苏如林:辛教授关于冰雪运动引领产业发展的论述,让我对冰雪运动有了全新的认知。过去认为冰雪经济是“高大上”的产业,离基层很遥远,现在明白,乡镇正是冰雪经济发展的“末梢神经”。我们可以利用乡村原生态的冰雪资源,开发冰雪民俗体验、冰雪田园观光等特色项目,将冰雪旅游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同时,发动村民参与到冰雪经济中来,让他们在冰雪民宿经营、特色农产品销售中受益。还要挖掘乡村冰雪文化故事,比如老一辈的冰雪劳作习俗、传统冰雪游戏,让文化为乡村冰雪经济注入活力,真正实现让冰雪“冷资源”变成乡村“热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审 核 | 李立新 责 编 | 曹轶东 供 稿 | 徐梓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