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事新闻

党领导党校(行政学院)事业的历史经验和重要启示

发布时间:2021-12-06

党领导党校(行政学院)事业的历史经验和重要启示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校(院)务委员会

党校(行政学院)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建立健全党校(行政学院)体系、教育培养领导干部是至关重要的战略举措。回顾党领导党校(行政学院)事业的光辉历程,总结历史经验,有利于推动新时代党校(行政学院)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党走好新的赶考之路贡献党校力量。

一、党领导党校(行政学院)事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

党校因党而立,因党而兴,因党而强。经由不同历史时期的接续发展,党校在总体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上不断实现新的跃升,形成了我们党的独特政治优势和宝贵政治财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探索创建党领导下的党校教育体系,为党在革命斗争环境下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视对党员干部的培养教育。1924年,中共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扩大会议首次提出“党内教育”和“设立党校”问题。1925年,党的四大作出决议,强调设立党校有系统地教育党员。自此,安源党校、北京党校、上海区委党校、湖南区委党校等相继成立,点燃了党校事业发展的星星之火。

1927年,中共五大设立的中央委员会工作机构中增设了党校委员会,负责领导全党党校工作。面对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干部严重缺乏的局面,各根据地陆续开办党校,大批训练军队和地方工农干部。1933年3月,党中央在江西瑞金创办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这就是中央党校的前身。同期兴办的各苏区党校为苏区建设提供了坚强保障。

延安时期,党校事业获得空前发展。1935年11月,党中央决定党校恢复办学,定名为中共中央党校。各抗日根据地积极创办中级党校、初级党校。为适应革命形势,党中央三次改组中央党校,毛泽东同志亲任中央党校校长。中央将到达延安的七大代表编入中央党校参加学习。延安整风期间,中央党校也是重要阵地。这一时期的党校教育为确立正确的思想路线、促进全党团结统一,为解决当时干部队伍的“本领恐慌”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初步建立全国党校教育网络,为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骨干作出重要贡献

全国解放前夕,各级党校开始恢复办学。党中央决定创办高级党校,名为马列学院,负责培养党的高中级领导干部、理论干部和宣传干部。同时,要求各区中央局(分局)、区党委两级开办党校或加强和扩大已有的党校,计划迅速在全国准备“五万三千个干部”,以迎接新生政权的各项管理工作。此后,党中央制定实施《关于轮训全党高、中级干部和调整党校的计划》,进一步明确了中级党校和初级党校办学要求,有效组织起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干部教育,初步建成覆盖全国的党校教育网络。1955年,中央批准马克思列宁学院自8月1日起改为中共中央直属高级党校(简称为中共中央高级党校)。

这一时期是各级党校发展起步的重要阶段。经由党中央批准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认识、增强党性”十六字教学方针、中共中央高级党校“七年规划”等为党校事业发展起到了立柱架梁的作用。党校事业一段时期内也经历挫折,但总体上,各级党校在轮训地方干部、训练军队政治干部以及为掌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重新教育干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逐步建成正规化党校教育体系,为实现伟大历史性转折,为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7年,中央党校复校。同时,地方党校办学很快重启。1978年5月10日,回应时代呼唤,经胡耀邦同志修改审定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由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首先发表。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公开发表这篇文章,新华社向全国转发。这篇文章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激起强烈反响,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中央党校成为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策源地,各级党校将“真理标准”列为教研重要内容,有力地促进了全党全国的思想解放。

党的十二大后,党中央印发《关于实现党校教育正规化的决定》,2000年出台《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2008年颁布《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党校事业不断走向科学化制度化。围绕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党校成为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干部的重镇。全国党校按照“三个阵地、一个熔炉”(即各级党委要把党校办成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重要阵地,使之成为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定位,先后确立“一个中心、四个方面”(即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心,着眼于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领导素质和执政能力;以掌握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为重点,夯实学员的理论基础;以把握时代特征和国际经济政治形势为重点,拓展学员的世界眼光;以强化大局意识和应对复杂局面为重点,培养学员的战略思维;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观念和改进作风为重点,加强学员的党性修养)教学布局,建立“三基本、五当代”(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当代世界经济》《当代世界科技》《当代世界法制》《当代世界军事和中国国防》《当代世界思潮》)教材体系,担负起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升干部队伍素质的战略任务。

与此同时,为适应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需要,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筹办国家行政学院的任务。1994年9月,国家行政学院正式成立,在此前后各地方行政学院也先后成立。2010年1月正式实施《行政学院工作条例》。行政学院成为培训公务员、培养公共管理人员和政策研究人员、开展社会科学研究和决策咨询的重要阵地。

从党的十七大到党的十八大5年间,习近平同志兼任中央党校校长,先后58次到中央党校,18次发表开学典礼讲话。在此期间,中央党校认真贯彻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精神、《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努力做到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重心在哪里、就把教育培训工作的重点放在哪里,办班数量、参训人数均有较大增长,同时积极建设“一流学府”,大力推进科学办校、开放办学,取得一系列新成就、新进展。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科学办学理念引领开创党校(行政学院)事业新局面,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进入新时代,党校(行政学院)事业迎来又一个重要发展机遇期。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校工作,出席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每年都到中央党校作重要报告,五次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精辟阐述了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重大意义、根本原则、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为什么要办党校、办什么样的党校、怎么样办党校”的重大问题,形成了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化了我们党对党校工作的规律性认识。2018年,为全面加强党对干部培训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央将中央党校和国家行政学院的职责整合,组建新的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各级党校、行政学院也实现了资源整合、优势互补,顺应了干部教育培训发展的新要求。2019年,中央颁布《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为提升党校(行政学院)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提供了重要保障。所有这些,都为党校(行政学院)事业发展带来了全新机遇。

这一时期,党校(行政学院)整体办学水平显著提升,全国形成近3000所党校、近10万教职工的总体办学规模。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教学中心内容和首要任务,按照“总论+分论+专题”的课程设计,形成“1+16+X”课程体系,更加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主业主课地位;推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问题》重点教材和反映习近平总书记成长历程的系列采访实录;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术学理研究;组建教学学术委员会、科研学术委员会,提高教学科研工作的规范化水平;组织青年教师系统研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经典著作、党史国史重要文献和中国历史文化经典,夯实在党校(行政学院)做学问的思想、学术和文化根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在强化干部理论武装和党性修养、学习研究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党校(行政学院)坚持在服务大局中强化使命担当,在助力学习贯彻新发展理念、脱贫攻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等重点任务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围绕学习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总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发挥基层党校面向乡村两级党组织书记开展理论宣讲的阵地作用等方面,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建立中共党史文献中心,为党存史;举办第一届中共党史高端论坛、第一届党建高端论坛,深化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重要论述和百年大党建设的历史经验;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举办系列学术研讨活动;围绕重大国家战略成立党校(行政学院)智库联盟,推动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提升科研和决策咨询水平;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打造“中美学术论坛”“发展中国家国家治理高端智库论坛”等平台,成为党开展思想外交、理论外交、文化外交的重要力量。

二、党领导党校(行政学院)事业的基本经验

党校(行政学院)的辉煌办学史,见证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不平凡历程,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党员干部教育、发展党校(行政学院)事业的规律性认识,积累形成并丰富发展了宝贵办学经验。

(一)必须始终坚持党对党校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党校姓党这个根本遵循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党校工作。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始终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党和国家发展大局统筹谋划党校工作,充分发挥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所有事关党校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都由党中央把关定向,并层层压实各级党委办党校、管党校、建党校的主体责任。党对党校工作有力有效的领导,直接推动了党校事业发展史上的一次次重大进展。这充分表明,做好新时代党校(行政学院)工作,归根到底取决于能不能坚持党的领导、能不能始终做到党校姓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姓党,是党校工作的根本原则,也是做好党校工作的根本遵循。”作为党校办学第一位的要求,党校姓党反映了党校作为政治机关、政治学校的本质属性,深刻回答了党校事业“业为谁兴、功为谁建、言为谁立”的根本问题。无论是在教学中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主业主课地位,还是在科研工作中强调坚持政治立场坚定性和科学探索创新性的有机统一,都是党校姓党的具体体现。党校一切办学活动,都必须坚持党性原则、遵循党的政治路线,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和加强党对党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校姓党贯穿于办学治校各方面,融入教职工和学员的思想和行动中,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才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党校(行政学院)事业才能兴旺发达。

(二)必须把党的思想路线贯穿于党校办学全过程,传承发扬实事求是这个光荣传统

党校作为党员干部接受思想淬炼的地方,是坚持和捍卫党的思想路线的前线。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强调“我们办党校,就是要使我们同志的政治水平和理论水平提高一步,使我们党更加统一”。他反对把党校办成“概念学校”,并亲自为中央党校大礼堂题词“实事求是”,作为中央党校的校训。正是秉持这一重要理念,党校才能够为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及在改革开放初期恢复这一路线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才能够为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研究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作出重要贡献。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只是思想方法问题,也是党性强不强问题。”把实事求是作为党性修养的试金石和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体现了党中央对党校教育的一贯要求。实践证明,只有把实事求是的校训坚持好弘扬好,才能为党的理论创新注入持久生命力,才能筑牢干部党性修养的关键一环,才能切实提高广大学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必须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切实体现到党校办学当中,始终恪守从严治校这个重要方针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党校作为我们党的“传道”之所,必须把党在这两方面的主张一起落实好。从严治校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应有之义,也是我们党通过党校阵地涵养党内政治生态的必然要求。对于到党校学习的学员,无论什么职务,都要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不仅如此,从严治校也成为对施教者、受教者、管理者的共同要求。早在1925年,北京党校就制定了严格的校规;延安时期,中央党校开始建立学员考核评定制度;20世纪80年代推进党校教育正规化,各级党校主要班次普遍实行了考试考核等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党校工作放在全面从严治党大格局下来谋划,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强化校规校纪,坚决制止各种不良风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校风学风大为改观。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严以治校、严以治教、严以治学,以制度建设推进从严治校常态化,才能使党校(行政学院)成为不正之风的“净化器”,才能确保党的干部教育目标顺利实现。

(四)必须从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高度来加强党校工作,紧紧抓住质量立校这个办学基点

党校办学是事关党的建设伟大工程质量的基础建设。我们党一贯重视提升党校办学质量,把质量立校作为党校办学的重要原则。无论是在教学方法上提出教学相长的“三七开”制度,注重综合运用课堂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还是学科建设上于改革开放后陆续增设法学、国际战略学等主干学科,及至校(院)合并后形成涵盖公共管理、应急管理等在内的更加完备的学科体系;无论是聚焦主业主课,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党性教育、党史教学分别出台教学大纲,还是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科研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都在着眼提质增效。针对各地区、各层级党校发展依然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党中央积极支持欠发达地区党校(行政学院)事业发展,推进实施县级党校分类建设计划,中央组织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在试点的基础上组织深入实施省级党校办学质量评估。实践证明,只有尊重党校办学规律,把质量立校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驰而不息抓好抓实,才能更好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在党的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五)必须建设与党校职责相适应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不断夯实人才强校这个关键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教师是我们党直接掌握的一支教师队伍,是我们党一支不可多得的理论力量。”党校历史上不少名师都是享誉党内外的学问大家,像成仿吾、范文澜、吕振羽、胡绳、杨献珍、艾思奇、何其芳、郭大力、龚育之等都曾在党校弘文励教。党中央在加强党校师资建设上深远布局,改革开放后第一次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党中央就提出建立一支又红又专的教学和理论研究队伍,2015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特别提出要实施党校系统“名师工程”。多年来,党校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优化存量与拓展增量并举。2016年,中央党校成立全国党校教师进修学院,这是继新中国成立之初马列学院专设教学一部培养党校系统师资之后,加强党校教师队伍培养的又一有力之举。为增强党校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在各级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各地党校在探索党校教师绩效工资动态增长机制、开辟县级党校教师参评正高职称政策通道、提高教师引进待遇并实行预聘制等方面大胆破题。实践证明,只有切实抓好党校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和激励工作,形成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才能为党校(行政学院)事业接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六)必须坚持在把握时代大势中谋划推动党校工作,不断增强改革创新这个兴校动力

在我们党的全部改革创新历程中,党校工作因其承担的使命任务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也成为推动党校办学史上历次重大改革的关键动力。无论是延安时期全面革新办学思想,还是改革开放后推进党校教育正规化改革,抑或是在2018年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实现党校和行政学院强强组合,覆盖党校系统的每一次重大调整与重塑都紧密对接党的事业发展的形势需要,接续推动着办学治校整体水平的跃升。回顾贯穿不同历史时期的党校改革印记,大到办学理念原则、体系格局、体制机制上的变革创新,具体到教学方针、教学布局、教材体系、课程体系、分班设置上的不断演进优化,均是无改革不成、无创新不立。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深化推进新时代党校工作改革创新,支持中央党校率先启动实施教学和智库建设创新工程,具备条件的地方党校相继跟进,这是立足新的历史条件全面提升党校办学水平的有力抓手。实践证明,只有始终心怀“党之大者”“国之大者”,与时俱进推动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才能有效破解党校(行政学院)发展的短板弱项,不断培育形成新的办学优势,推动党校(行政学院)事业行稳致远。

三、在新征程上不断推动党校(行政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

回望过去的路是为了走好未来的路。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党校(行政学院)事业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史为鉴、不懈奋斗。

奋进新征程,要切实发挥好党校(行政学院)在学习研究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的重要阵地作用。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校(行政学院)教学的主课、科研的主题,抓住学术基础、实践导向、国际视野和历史维度四个着力点,充分运用学术资源、学术方法,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从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角度和深度来开展研究,进一步增强问题意识、加强调查研究,不断提高教学科研质量,更充分地揭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的理论内涵、深远的实践意义和历史文化源流,使之系统权威进教材、丰富生动进课堂、深入有效进头脑。发挥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的阵地作用,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在组织、学科、人才、学员等方面的综合优势,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包含的“十个明确”的核心内容、所实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设立教学讲题、科研选题、调研课题、咨政议题,实施跨学科、跨校际、跨地域协作攻关,形成一批有深度、有分量的教学科研成果。全力打造“报、刊、网、微、端”新型融媒体矩阵,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好“飞入寻常百姓家”。

奋进新征程,要更好发挥干部党性锻炼大熔炉的作用,不断强化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把讲政治作为党校(行政学院)工作的第一要求。特别要结合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引领广大学员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不断强化初心使命,引领广大学员切实增强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历史自觉。深入研究新时代党校(行政学院)教育培训规律和干部成长规律,有效统筹党性教育资源,把理想信念教育与党纪国法教育、先进典型教育与警示教育结合起来,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打造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真正触及党员干部思想和灵魂的党性教育课程体系。开展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党性教育提升工程,编写《中国共产党党性教育读本》,系统培训党性教育师资队伍,切实提升党性教育实效。

奋进新征程,要紧密结合新的形势任务需要,着力提升广大学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着眼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目标要求,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大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要求相适应的专题课程比重,全面提升领导干部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更加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导向,创新运用研究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情景模拟式教学等方式方法,着重提高领导干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加强形势任务、世情国情教育,着力培养领导干部的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斗争精神。不断完善教材体系建设,编写《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干部读本》等专业教材。

奋进新征程,要建优建强具有党校(行政学院)特色的优势学科,为构建和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服务党和国家事业贡献力量。优化党校(行政学院)学科发展布局,在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党史、党建等传统优势学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急需学科、培育新兴学科,打造学术扎实、特色鲜明、体系完善的学科群。打破学科壁垒,依托各教研部建立健全跨学科研究中心。深化对党校学科学术史的梳理研究,从中寻找新的学术生长点。积极引进领军和拔尖人才,尽快提升所属学科建设水平。依托重点学科培育一批学术带头人和骨干,同时通过开展青年教师基本文献研读工程和社会调查工程、实施青年教师个性化成长规划、见习组织员等举措,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形成与党校办学需求、学科建设相适应的教师队伍规模。发挥党校(行政学院)熟悉党委政府决策,汇集各领域各层级学员的独特优势,加强对重大现实问题和突出矛盾的对策性研究,推出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

发展永无止境,奋斗未有穷期。在新的历史坐标上推动党校(行政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倍加珍惜党领导党校(行政学院)办学长期积累形成的宝贵经验,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党校(行政学院)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奋力书写党校(行政学院)事业发展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