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委党校聚焦“党建引领、三产融合、数字经济、林业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等内容,通过专题授课、现场教学、党性分析、案例研讨和成果展示等多种教学形式,确保喀喇沁旗科级领导干部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学员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学有所用。学员们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实践锻炼中砥砺品质提高本领,在开阔视野中更新观念提升能力,在自我加压中锤炼党性加强修养,增强了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学”+“研”,理论学习修内功。理论学习是铸魂之基,是强能之要,是履职之需。党校精心设计培训课程,特邀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名师,为学员们讲授十大行动、乡村振兴、低空经济、核心沟通、集体经济等专业知识。帮助学员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提升政策理论水平和履职本领。
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
《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促进农村共同富裕》
“观”+“悟”,现场教学拓思路。培训期间,学员们到松山区衣家营子村肉牛养殖场、当铺地兴隆小菜园、向阳街道等一批现场教学点,变灌输式的专题教学为参与式的学习互动,帮助学员们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学员们前往敖汉旗高家窝铺村,参观乡村治理、党群服务阵地、中心书房等项目,打开了乡村共建共治共享新思路;前往惠隆杂粮合作社,了解敖汉旗创建地域品牌的创业创新精神,在沙漠之花产业园区中,领略我市特色工业产业发展的历史和成就,增强了家乡“赤诚峰味”的自豪感,激发奋进热情和奋斗信念。
现场教学:敖汉旗沙漠之花工厂
现场教学:敖汉旗惠隆杂粮专业种植合作社
现场教学:敖汉旗高家窝铺村党群服务中心
现场教学:松山区向阳街道金华社区“红色物业”
“查”+“议”,自我剖析强党性。为进一步锤炼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全体学员观看了警示教育片,撰写了党性分析交流材料,对照《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从自身思想、工作、生活以及在培训班的学习表现等方面,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做到突出重点、聚焦问题、深刻剖析,明确整改措施和努力方向,达到了交流思想、锤炼党性、净化自我、提振精神的效果。
学员感悟:
(杨学栋)通过“学研观悟”的全链条学习,我深刻感受到新时代基层干部唯有将党性修养融入血脉、将创新实践落在脚下,方能扛起乡村振兴的时代重任。从警示教育片中“微腐败”典型案例的震撼,到对照党章逐条自省的深刻剖析,让我更加明晰:基层干部手中的权力连着民心,必须始终以“清正”二字筑牢底线,在为民服务中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忠诚。现场教学则打开了知行合一的实践视野:衣家营子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共富模式”、敖汉旗“一粒米”撬动产业升级的品牌经验,生动诠释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方法论,激励我们将“问题清单”转化为“行动指南”。
(王娟娟)参观敖汉旗高家窝铺村中心书房的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基层文化服务的创新力量。作为"草原书屋"的典范,该书房通过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将传统阅读空间转化为多维文化平台,展现出乡村振兴中“小而美”的实践智慧。书屋以高利用率彰显生命力,其成功源于三点:一是服务创新,通过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假期学业辅导,既解决农村教育薄弱环节,又为青年提供实践机会,实现双向赋能;二是人文关怀,聚焦留守儿童群体联合妇联设计主题活动,用书籍与陪伴填补情感空缺,传递社会温暖;三是资源整合,主动争取多部门赠书支持,既丰富了涵盖农牧技术、文学经典、儿童读物的藏书体系,又通过跨领域联动增强服务可持续性。这种“文化服务+教育帮扶+多方共建”的模式,不仅激活了基层公共文化空间的效能,更折射出乡村振兴进程中“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鲜活样本。
(王伶昊)通过《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促进农村共同富裕》专题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新型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其产权清晰、成员明确的特点,解决了传统集体资产归属模糊、分配无序的痛点;规范化的内部治理机制,通过民主决策与监督制衡保障了农民主体地位;多元化的经营模式打破单一农业依赖,激活资源要素活力;科学的分配机制兼顾积累与共享,既扩大再生产又提升村民福利。这种制度创新将“散沙式”小农户凝聚为利益共同体,为共同富裕注入可持续动力。未来工作中,我还需以系统性思维推动政策落地,让新型集体经济真正成为农民增收、农村焕新的突破口。
审 核 | 李立新 责 编 | 曹轶东 供 稿 | 项一帆 安 然